中国存储器的反击,存储器三大工厂2019年实现生产!

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存储器突围战已经打响,三大存储器厂,长江存储、福建晋华及合肥长鑫都已进入试产阶段,并计划2019年实现量产,这是新的突破。

  有利条件

  中国半导体行业必须实现“自主可控”这是历史的教训。但是半导体行业有着独特的规律,一个是摩尔定律的推动,这代表着技术的迅速推进,每18个月同样的产品其成本可能下降50%;另一个是实现量产,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高度规模经济的产业。

  因此,该产业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和人才,还需要严格的生产线管理。显然这些在中国都是缺少的,中国的半导体业需要突围,还需要时间上的积累。

  尽管面临的困难重重,也不可能阻挡突围的决心,因为中国存储器业突围存在不少的有利条件:

  国家政策支持,大基金资本推动;

  中国存储器进出口量巨大,每年递增;

  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企业,如三星、美光、海力士等,在中国的营收增加越来越多;

  中国的三大存储器厂属于三个不同类别,分别是长江存储的32层3DNAND闪存;晋华的32纳米、利基型DRAM,以及长鑫的19纳米先进型DRAM;

  中国的IoT应用市场发展迅速,有著名的腾讯、百度与阿里巴巴等,它们推动5G、数据中心、互联网、车联网等应用;

  存储器、控制器等配套产业链正在形成。

  如何突围

  光是专利战,就能很大的阻碍中国存储器行业的进步,因此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,就像上海中微半导体一样,一开始就聘用美国的律师,准备好一切材料准备好打专利战,并且不要抱有幻想,这一仗是不可避免的。

  按现有条件看,中国打通存储器芯片的生产线有一定把握,难的是后续产能的增加。产能的扩充才能实现芯片生产线的盈利,这段过程,我们的对手可能会不择手段地利用专利及价格战阻碍我们的突围,这就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了。

  还有就是对手常用的产品价格战,它们占有先手的优势、产品的成熟、以及资金充裕,因此在短时间内甚至亏本销售是常用的策略,让我们的产品销售有困难。

  所以中国的存储器行业业一定不要轻敌,不要放松警惕,困难是存在的,但不是不可战胜的。这个行业的经验告诉我们,只有坚持到底,才能立足生存下来。“板凳要坐十年冷”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实践家的真知。

  乐观的估计,如果在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全球市场(2018年存储器业产值预测可达1,500亿美元)占比的3%-5%,就表明中国存储器业的突围取得了初步的成功。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。